6次考察、25輪洽談、18次修改協議,簽下總投資103億元的金晟新能源退役電池綜合利用項目,只用了118天!
這,正是“獅子型”干部拼出來的“黃岡速度”。
今年初以來,我市緊扣“選拔政治過硬、作風扎實、敢于擔當、善作善成的獅子型干部”要求,以“干部素質提升年”為抓手,將賽場設在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改革攻堅等主戰場,通過思想淬煉、實戰礪能、機制創新,培育出一支能啃硬骨頭、善打攻堅戰的“獅子型”干部。
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7%、增速全省第3,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48家、新增數全省第4,廣大干部用實干實績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紅色熔爐淬初心——
從“學思踐悟”到“知行合一”
4月8日,市委黨校大別山紅色火種特訓營的課堂上,90名“95后”青年干部圍繞“紅色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展開激烈討論。這場持續4天的“思想風暴”,最終凝結成30余篇調研報告和上千條文旅發展建議。其中“將軍故里研學線路”已落地運營,首月接待游客超萬人次。
“紅色基因是鍛造‘獅子型’干部的精神富礦。”市委黨校負責人介紹,我市深挖60余處革命遺址資源,打造“信仰之旅”“將星之路”等4條黨性教育精品線路,開發《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等32門紅色課程,構建起“聽一堂黨課、說一段故事、讀一封家書、寫一篇黨性分析、比一場黨史知識競賽、走一趟紅軍路”的“六位一體”教學模式。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青年教師演繹的《夏明翰就義前的三封家書》情景課,讓學員們在淚水中感悟初心。上半年,5000余名黨員干部在黨性教育中鑄魂。
精神的力量轉化為發展動能。在黃梅五祖寺林場,場長徐天治帶領職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創新“林業+企業+效益”機制,將瀕危林場盤活為全國十佳林場,經營面積從8800畝擴至6.13萬畝。“是大別山精神激勵我們啃下硬骨頭!”徐天治說。
黃州區選派52名干部掛職社區,解決難題263件;紅安縣30名年輕干部沖鋒在高鐵征遷戰場,12天簽約252戶;在黃梅小池濱江新區,干部們破解熱電聯產項目能耗難題,帶動整個印染產業園“全盤皆活”……
從精神富礦中汲取攻堅銳氣,全市黨員干部實現了從“學思踐悟”到“知行合一”的跨越。
一線戰場礪本領——
在“啃硬骨頭”中練就“真功夫”
3月18日,湖北省機器人控制與驅動技術創新中心落戶黃岡。市科技局“黨員干部先鋒服務專班”成員們對此百感交集。
回溯項目推進過程,每一步都充滿挑戰:缺高水平領軍人才,張全斌帶著專班三赴武漢,用鄉音叩開院士心門;數據單薄,劉源帶隊深挖12項產業鏈協同案例補短板;場地清退,冉成溶一家家上門協調,一周清空樓層。11次框架調整、43輪內容修改,服務專班日夜兼程,3個月拼出省級創新平臺。
把經濟主戰場作為“獅子型”干部的“練兵場”,我市在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服務企業、改革創新、應急處突“五個一線”建立考察識別機制,“練兵場”遍布各領域。
——項目一線“揭榜壓擔”。王晴、朱曉平、孫威等黨員干部駐點3個月攻克7S蘄艾數字產地倉區塊鏈溯源技術,推動428家企業上鏈,促成1億元藥準字號艾條訂單在蘄春生產。
——技術攻堅“尖兵突擊”。市農業科學院科技攻關青年突擊隊集成“四維選育法”和“一父多母自然授粉”配組模式,成功創制出14個突破性種質資源,使雜交稻生育期平均縮短12天,畝產提升20%以上。
——改革深水“頭雁領航”。蘄春縣橫車鎮九棵松村黨委書記董振興引入央企中信泰富特鋼合資,讓神風彈簧廠從村辦小廠蝶變為年產能10億元的行業翹楚,帶動上下游產業鏈扎根。
——服務企業“靶向紓困”。武穴市田家鎮項目服務專班讓承擔“物流動脈”的中化學新祥云新材料產業園的皮帶廊道成功“挪動”,既保證了投資255億元央地合作項目的按時投產,又解決了本土老牌企業的通行難題。
把考場設在發展最前沿,市發改委建立項目建設“紅黑榜”制度,強化“三率兩量”調度,上半年全市5000萬元以上項目入庫502個,比去年同期增加119個。市經信局首創“一企一檔?全周期護航”模式,開展“我為企業跑訂單”活動547次,新增訂單100.4億元。市交通運輸局通過“跟車體驗”發現問題,讓出租車投訴量下降49.6%。全市829名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領辦897件為民實事,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機制創新激活力——
讓“有為者”有位、“善為者”出彩
“回爐再造!”蘄春縣在專項監督大會上,6名履職不力者被通報。同步公布的還有一線立功榜單:58人獲提拔、96人晉升職級。這種“閉環監督+賽場點將”機制,正是我市激勵“獅子型”干部的硬核舉措之一。
“用好一個人,激勵一大片。”市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我市出臺《黃岡市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若干措施》《關于一線考察識別干部指導意見》,建立“一人一檔”實績紀實制度,將干部在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中的表現全程記錄。
今年初以來,全市已在一線考察識別干部300余人次,精準畫像后,40余名實績突出干部獲提拔重用,5名市管干部因人崗不適被調整,21名推進不力者被約談,形成“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讓”的鮮明導向。
容錯機制為敢闖者“兜底”。英山縣對2名改革中出現失誤的干部容錯免責,黃梅縣在林場托管改革中,紀委提前介入厘清政策邊界,讓干部放心闖試。“組織在身后”的保障成為黨員干部放手拼搏的“定心丸”。
對標先進,方能視野更寬。黃岡市級主動對標山東臨沂全面找差距。10個縣(市、區)各找“標桿”:紅安對標山東沂南發展紅色文旅,黃梅對標浙江奉化推進產業升級,蘄春對標河南宛城壯大蘄艾產業。武穴19家市直單位對接宜昌宜都,制定3項重點任務、7項具體措施;浠水組織110余名干部赴浙江寧海取經,推動“三鏈融合、三化并進”;英山縣110名干部赴浙江玉環“取經”,將“產業鏈招商”經驗轉化為本地實踐。
交流任職讓干部能力更強。全市500余名干部跨區域跨部門交流,市級首批66名交流干部奔赴一線。“從機關到園區,學會了用市場思維破解難題。”在黃岡臨空經濟區鍛煉的干部生夢夢說。
以“支點建設”的坐標校準干部們干事創業的精神狀態,黃岡“獅子型”干部正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奮力奔跑。
黃石廣播電視臺
微信公眾號
云上黃石
手機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