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雨過天晴。隨縣澴潭鎮九里崗村村民張祖國家的三層小樓門前,一塊紅色牌子上的二維碼格外醒目。
“每戶都有專屬二維碼,村民掃碼上傳清潔家園的照片就有積分。”九里崗村村支書張濤介紹,29戶村民今年已累計兌換了價值3000元的物資。
目前,隨州全市八成以上村(社區)像九里崗村一樣建立了“環境積分銀行”激勵機制,引導群眾主動參與清潔家園和鄉村治理,目前累計兌換獎勵已超百萬元。
今年湖北“新春第一會”提出,要梯次推進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山川建設。清潔家園行動,正在讓隨州從“一時美”邁向“長久美”。
小積分“撬動”大變化
綠樹搖曳生姿,瀝青路直通農家,彩繪文化墻和錯落有致的庭院相映成趣……走進隨縣澴潭鎮九里崗村葉家灣,宛如走進一座花園。
“門前院落干凈整潔加1分”“參與村內環境治理加2分”打開微信掃一掃,張祖國家的積分記錄一目了然。
“這個二維碼相當于給每戶建了文明檔案,大家都比著攢積分。”村支書張濤說,九里崗村使用微信小程序“村級服務平臺”,對清潔家園行動在線上進行量化、賦分,線下兌換物品。
“大家現在勁頭大得很!”張祖國的老伴普玉珍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上個月,她家攢了20分,換了一袋洗衣粉、兩袋掛面。
在曾都區西城街道,白云湖社區黨委書記裴海娥稱,區里開展的“蛋掃天下”活動,撿拾大概500克或者10件生活垃圾就可以兌換一個雞蛋,居民參與度很高。此外,參加社區組織的集體清掃、垃圾分類等活動,都可以按積分兌換數量不等的雞蛋。
隨州市社會工作部部長劉耘禾介紹,全市1009個村(社區)中,八成以上建立了“環境積分銀行”激勵機制,對文明新風、美麗村灣行動等量化積分,鼓勵群眾主動參與清潔家園和鄉村治理,目前累計兌換積分獎勵已超百萬元。
村灣夜話改變居民理念
廣水市十里街道向榮村鄧家灣是美麗鄉村示范點。今年3月,向榮村村支書彭繼火帶著灣子里28人,專程到隨縣、曾都區的先進村“取經”。
回來后,村里連續舉行了4次村灣夜話。大家圍坐在廣場亭子里討論:“人家門前花壇弄得好,咱也試試!”“我們村的雜物亂堆放,太礙眼了,得改!”
彭繼火說,如今,向榮村鄧家灣自發成立環境監督小組,建立“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長效保潔機制。
在隨州高新區裕民社區群眾健身廣場附近,一面新砌不久的墻體和墻角的綠化引人注意。而在3個月前,這里還是一片斷壁殘垣、舊棚屋和雜物堆。
“開了幾次村灣夜話,那片區域的主人才同意改造。”裕民社區七組組長劉昌明說。
廣水市關廟鎮梅廟村,因格桑花海、櫻花花海,成為隨州聞名的 “網紅村”。
6月29日,記者走進梅廟村,村民院落整潔,瀝青路平坦干凈,道路旁郁郁蔥蔥。
村支書胡勇說,梅廟村每月開展 “最美庭院” 評選,結果在村頭宣傳欄公示,衛生不到位的就在村民微信群里曬一曬,“大家都要面子,這個辦法很有效”。
“不管是村灣夜話、板凳會,還是最美庭院評選,核心都是要改變居民的環境衛生理念和習慣。”隨州市社會工作部副部長胡坤在表示,隨州市將清潔家園行動作為基層治理能力建設的實踐平臺,并健全機制完善長效治理模式,讓隨州清潔家園行動由“一時美”成為“長久美”。
處處“會客廳”迎來打卡熱
傍晚的隨州迎賓大道,彩色慢行步道上市民三三兩兩散步,兩側綠化景觀賞心悅目。
改造一新的隨州迎賓大道,紅藍相間處為慢行步道。 湖北日報通訊員徐斌攝
這條連接城區與高鐵站的道路,是隨州主干道,但多年沒有整修。今年,隨州對其進行升級改造,慢行步道、綠化景觀、智能照明等,讓整條路“靚”了起來。
隨州市城管執法委副主任徐建軍介紹,全省清潔家園行動聚焦農村,去年12月,隨州結合實際,將清潔家園行動范圍由農村擴大至城鄉全域。
今年以來,隨州旅游1號公路的打造、城區一湖兩岸景觀提升、白云湖夜游項目開放、草甸子歷史文化街開街等,讓隨州增添多處“會客廳”,吸引游客打卡。半年來,僅草甸子街就已接待游客160余萬人次。
隨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號公路今年開始全力打造,串起了全市主要景區,還經過了16個美麗鄉村。
“鄉村產業是硬件,環境是軟件。”上述負責人介紹,環境改善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有利于實現環境改善—產業升級—收益增加—持續投入的良性循環。
隨州市委書記馬澤江表示,展現隨州擔當、助力支點建設的關鍵,就是“整體提升環境”。隨州在推動營商環境整體大提升的同時,兼顧治標和治本,以城鄉環境提升促進融合發展。下一步,隨州將持續扎實推進清潔家園行動,著力打造“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隨城印象,以城鄉環境提升為“建功支點建設”提供支撐保障。
黃石廣播電視臺
微信公眾號
云上黃石
手機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