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足以載入襄陽歷史的重要時刻!
5月23日,中央文明辦官網發布了《中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關于認定命名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的決定》,襄陽市以優異成績成功榮獲“全國文明城市”這一“城市的最高榮譽”,老河口市獲全國文明城市(縣級市和縣),縈繞在襄陽人民心中多年的夢想終于實現!
這是人民的創造,城市的榮光。承載的是襄陽無數日夜的奮進,凝聚的是全城百姓的熱望。
漢江奔騰,不舍晝夜,孕育了源遠流長的文明。古城襄陽以勇立潮頭的奮斗續寫了現代文明的華彩篇章,為新征程上襄陽打造中西部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描下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鑄就“文明襄陽”城市榮光
“干什么去?”“到社區參加文明實踐活動!”……襄陽市將每周五定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日”,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發動廣大干部群眾開展清潔家園、政策宣傳、理論宣講、扶貧幫困等志愿服務活動,真正做到“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
齊誦環保歌謠 共同保護濕地
整合全市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普教育、體育健身等各類陣地資源,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0個、實踐所111個、實踐站2790個,實現了三級陣地全覆蓋。
美滿社區宣講活動
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開展以來,襄陽市聚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目標,實現了城市形象轉變、民生福祉改善、群眾素養提升、發展動能集聚。
城市公園 樂享春日
鄉村發揮村史館、家風館、紅白理事會等作用,把文明實踐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全市2507個村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建立紅白理事會,整治低俗婚鬧、低俗喪事以及高額彩禮、大操大辦、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不良習俗,開展“倡導移風易俗推進鄉風文明”等實踐活動。結合文明村鎮創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整治行動,改變居民群眾的不良生活習慣,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力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群眾齊聚“板凳會” 共繪治理“同心圓”
庭院理論宣講會、板凳故事會、集體生日會……一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村民摒棄陳規陋習、提升文明素養,文明新風在鄉村落地生根。
“一起來做追‘光’者”的文明餐桌、“講好襄陽故事為家鄉文明代言”的志愿服務、“文明隨手拍”的文明出行……廣大干部群眾為城市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時代新風撲面而來,文明行為處處可見。
“時間存折”讓志愿服務變成“寶貴財富”
“每5個襄陽人就有1名志愿者,紅馬甲的身影遍布襄陽全城!”襄陽持續加強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推動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創新推廣“時間存折”志愿服務積分兌換機制,把群眾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折算成時長和積分“存儲”起來,讓愛心善舉“有分值”、服務時長“可增值”、奉獻互助“有價值”。
暑期托管解民憂
文明培育引領向上向善,文明實踐傳遞愛與溫暖,文明創建保持常態長效……從城區到鄉鎮,從單位到家庭,古城襄陽上下聚力同心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奏響了精彩振奮的美妙樂章!
同享“幸福襄陽”溫馨時光
人以城為家,城以人為本。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襄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品位不斷提升,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切實把城市的文明指數轉化為人民的幸福指數,全心全意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
“口袋公園”讓群眾轉角遇見“美”
——城市能級提升迅猛。襄陽經濟總量突破6000億元,穩居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第一方陣;襄陽東高鐵站、“十三縱十三橫”骨干路網等樞紐建成通車,圖書館新館、科技館新館、襄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博物館新館等建成開放。環線提速改造工程全面建成通車,“半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小河港加快打造襄陽“出海口”,劉集機場先后開通多條國際航線,架起走出國門、擁抱世界的“空中橋梁”。城市能級的持續提升,吸引周邊城市人口十多萬人落戶,襄陽中心城區人口持續增長。
路暢產業興
——民生實事越辦越多。近年來,襄陽提檔改造農貿市場32家,升級整治背街小巷166條,改造老舊小區1774個,加裝電梯692部,建成大型公園50個,新建口袋公園267個,新建城區停車場32個、新增停車位2.2萬余個,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11所、幼兒園13所,新增學位1萬余個。高標準建成養老機構189家,養老床位4.56萬張。
老廠房變身“網紅”農貿市場
——平安襄陽護航幸福。全市深入開展各類打擊犯罪專項行動,全力防范公共安全風險,依法嚴厲打擊命案、電詐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違法犯罪,嚴格落實“135”密防快反、公安武警聯勤聯巡等制度機制,深入推進道路交通事故“減量控大”,在全社會營造了“共襄平安”的濃厚氛圍。
學習交通安全知識
文明城市人人創,發展成果人人享,每一位市民都是文明建設的受益者!
襄陽時刻緊盯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強化系統思維,不斷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和公共服務供給,積極構建“15分鐘文明實踐圈”;在居民小區周邊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因地制宜發展文化、娛樂、休閑、社交、康養、健身等公共服務體系,著力營造更有溫度的城市生活空間。
綠色空間“質”造幸福城
讓群眾摸得著、看得見、感受得到的還有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襄陽把窗口單位服務水平、服務質量作為文明城市創建重點內容抓緊抓好,通過主動作為、精準響應、靠前服務,切實提升窗口單位服務質效,塑造一流的城市形象,為城市發展蓄勢、為文明創建加分,讓人民群眾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從“一處美”向“處處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在襄陽正在變為現實。
共賞“大美襄陽”魅力風光
襄陽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后,許多網友打開街景地圖“時光機”,“穿越”回十多年前,查看城市老街老巷,尋找兒時童年記憶。
“原來是雙向兩車道,現在擴張成了六車道。”“當初這塊是拆遷區域,現在改造成了小花園。”“你看這欄桿,從破舊的石柱換成了典雅的‘樹干’樣式護欄。”……網友們紛紛分享著家門口變化。
玉蘭“花路”景如畫
3月初,襄城西街沿線潔白優雅的玉蘭花靜靜在枝頭綻放,散發出清幽甜潤的香氣,呈現出春天最動人的風景。每年盛夏時節,長虹路上的月季好似一條鮮艷花帶,大紅、粉紅、玫紅,各種顏色的月季爭奇斗艷,讓人賞心悅目……近年來,襄陽在城市主干道,增花添景,打造花卉景觀路,美化城市街景,點“靚”城市顏值。3月下旬,襄州區朱集鎮下灣村萬畝梨花競相開放,梨花如雪浪般鋪展,勾勒出絕美田園畫卷。誰能想到,這片梨園,曾經是唐河旁雜草叢生的河灘地。近年來,下灣村注重文明鄉風建設,弘揚“孝道文化”,吸引在外游子反哺家鄉,引導村民改善村容村貌,調動村民參與庭院治理,共同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村跑”穿越千畝油菜花海
我市數千村莊徹底變了模樣!襄州區龍王鎮松樹坡鎮4萬余株櫻花競相開放,吸引無數游客駐足觀賞、拍照留念;南漳縣九集鎮雙泉村野生動物園前車水馬龍,吸引外地游客游覽觀光,享受親子時光;襄城區尹集鄉首屆“村跑”拉開序幕,500余名跑步愛好者和村民在鄉間田野盡情奔跑,用腳步丈量鄉村振興路……
“村跑”穿越千畝油菜花海
如今的襄陽,大街小巷、公園綠地、村莊田野,處處皆景、步步如畫。
點亮“俠義襄陽”生命霞光
有情有義襄陽城,重情重義襄陽人。
2022年以來,襄陽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創新打造推廣“時間存折”志愿服務品牌,讓有德者有得。
“時間存折”讓志愿服務變成“寶貴財富”
目前全市已發放超過100萬張“時間存折”,累計志愿服務時間超過1005萬小時。
小小的“時間存折”記錄下襄陽大大小小的現代“俠客”,將一個個“我”匯聚成“我們”,在全社會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風氣,激發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熱情。
李旭暉 攝
襄陽也絕不吝惜對俠義精神的褒揚。
將見義勇為寫進指導人們行為的《襄陽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鼓勵市民見義勇為。出臺《襄陽市見義勇為獎勵保護辦法》,為見義勇為人員解除后顧之憂。
“單拐粥嫂”方丹 楊東 攝
他們是多年來每天風雨無阻送出7萬余份免費早餐的“單拐粥嫂”方丹;“把車票當請柬,視乘客為親人”,做到零違章、零投訴、零事故的“中國好人”熊會萍;收養陌生“啞叔”十二載,不是至親勝似至親的輔警陳小峰;忍痛捐獻兒子遺體器官,讓3名患者迎來重生,兩名患者重見光明的“襄陽好人”郭幫軍……他們的名字熠熠生輝、故事感人肺腑,成為襄陽人心中的精神坐標。
“中國好人”熊會萍
一城好人,滿城新風!目前,襄陽共培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5人、湖北省“道德模范”8人,“中國好人”45人,“湖北好人”60人,“襄陽好人”560人,并通過舉辦先進事跡發布會、道德講堂等形式,廣泛宣傳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孩子是城市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襄陽始終為建設“城市文明”蓄能,持續打造“我是城市文明小主人”品牌,開展“文明小喇叭”“少年急救官”“我是小小傳承人”等文化傳承、文明養成活動,引導全市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近年來,襄陽累計宣傳發布了170名市級“新時代好少年”事跡,其中9人榮獲湖北省“新時代好少年”稱號,在未成年人中營造了學先進、當先進,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的濃厚氛圍。
2024年度襄陽市“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發布儀式
建設“城市文明”沒有“暫停鍵”。襄陽將繼續以繡花功夫織就“推窗見綠、四季有花、出門入園、轉角遇美”的文明圖景,持續擦亮“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的發展底色,讓千年古城在奮力打造中西部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中閃耀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
黃石廣播電視臺
微信公眾號
云上黃石
手機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