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滿載“黃岡造”的集裝箱班列從大別山腹地麻城站駛出,40小時后便可直達東海之濱的寧波舟山港,搭乘國際貨輪駛向全球市場。相較于全程公路運輸,物流成本降低約40%。
這條橫跨千里的“黃金通道”,不僅是物流動脈的延伸,更是革命老區與沿海開放城市攜手共進的生動實踐。截至今年一季度,該通道已累計完成海鐵箱量880TEU(標箱)。
破局——
從“繞行”到“直達”,企業出海提速
麻城是黃岡外貿大市,出口額占黃岡市的36.5%。這座鄂東外貿重鎮,卻曾因物流瓶頸制約“出海”步伐。
湖北順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麻城市一家出口外向型企業,也是甬黃合作的典范項目。公司董事長汪力量介紹,此前,貨物多采用江海聯運模式出口,即貨物先通過短途汽車運輸到武漢陽邏港,再中轉到上海港出口,中間貨物需要倒裝、堆存,時效性較差且存在貨物接駁不上船的風險。
“有時趕不上船期,一耽誤就是十天半個月。”一位麻城本地外貿企業負責人坦言。
轉機始于甬黃兩地的戰略合作。2023年,黃岡市人民政府與寧波舟山港集團簽署協議,圍繞優化物流通道展開深度協作。一年后,首趟麻城至寧波舟山港的海鐵聯運班列鳴笛啟程,標志著革命老區與東方大港的“直連”正式打通。集裝箱從麻城貨場“一站式”裝箱,鐵路直達寧波港區,全程無須二次開箱,貨物周轉效率顯著提升。
2024年,麻城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2.15億美元,同比增長17%,實現利用外資額1588萬美元。
賦能——
從“家門”到“港口”,政企協同優服務
為讓企業切實感受到新通道的便利,鐵路部門推出“家門到港口”的全流程服務。武漢鐵路局麻城車務段為企業量身定制運輸方案,實行空車優先調配、重車優先掛運、班列優先發車的“三優先”機制。貨場裝卸團隊24小時待命,確保貨物隨到隨裝。從申報到發運,全流程壓縮至兩天內完成,較以往縮短近三分之一時間。
“現在,就像坐‘物流專列’,省心又省力。”汪力量表示,過去貨物輾轉多個環節,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完成裝箱,運輸成本大幅降低,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力明顯增強。
降本增效是物流通道可持續運營的生命力所在。針對企業運輸成本高的問題,甬黃兩地創新“三方分擔”機制:鐵路運費下浮、地方財政補貼、企業適度分攤,形成“降成本”合力。以麻城至寧波段為例,鐵路運輸價格優惠超四成,直接惠及百余家外貿企業。
麻城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僅昊鴻電氣科技(湖北)有限公司一家預計每年可減少運輸成本900萬元。該公司是麻城外貿龍頭企業之一,主要從事戶外取暖爐、燒烤爐、壁爐等產品的研發和生產。2024年出口額為2700萬美元,同比增長105.48%。今年,公司通過干式搪瓷噴涂、激光切割核心技術突破及智能化功能研發,打造出海外市場“爆款”高端烤爐,斬獲歐美市場8000萬元訂單,生產線已排至今年年底,預計年產值將突破5億元。
拓維——
從“單線”到“網絡”,合作縱深推進
這條跨越千里的“黃金通道”背后,是政府、企業、鐵路、港口等多方力量合力托舉的結果。黃岡市借助與寧波的對口合作機制,整合政策資源;寧波舟山港發揮全球航線網絡優勢,提供港口快速通道;鐵路部門優化運力調配,保障班列高效運行。
“黃金通道”的成功運營,為甬黃合作按下“加速鍵”。當前,甬黃兩地正緊鑼密鼓籌劃開通黃州至寧波的海鐵聯運新班列。依托黃州作為黃岡主城區的區位優勢,新線路將輻射團風、浠水等周邊縣市,進一步集聚外貿貨源。
“精準把握市場需求是開拓物流通道的前提所在。目前,正在深入調研區域市場內外貿需求,精準分析企業痛點、難點、堵點,以此提高項目的市場適應性?!闭憬8畚锪骷瘓F有限公司下屬湖北浙港供應鏈管理公司總經理沈君華介紹。
“不僅要‘連點成線’,更要‘織線成網’。”寧波對口合作黃岡工作隊負責人表示,將深化與寧波舟山港集團、物流協會的合作,引入專業運營團隊,提升攬貨能力和服務品質。同時,針對企業關注的通關效率、船期對接等環節,計劃推出“港務前置”“信息互通”等創新舉措,打造“智慧物流鏈”。
“一條鐵軌連接山海,一場合作激活共贏。海鐵聯運不僅是一條運輸線,更是一條發展線。”黃岡市商務部門負責人表示,隨著通道能級提升,更多外資外貿企業將目光投向老區,為黃岡開放型經濟注入新動能。
來源:黃岡市融媒體中心
黃石廣播電視臺
微信公眾號
云上黃石
手機客戶端